九游- rookie进过几次s赛
I hear, j9 I forget.
I see,九游会官网I remember.
I do,I understand.
听别人说会半信半疑,自己学习了,才会理解,真正经历了,才会难忘,才会惊喜!
大宝月子里那些事
2012年2月13日(情人节的九游会app前一天),大宝出生了,破水38个小时后顺产,女宝7.2斤。初为人母虽然也看了些育儿书,做了些准备工作,但在养育女儿的路上依旧懵懵懂懂、跌跌撞撞。
刚生完孩子在老人的唠叨下,女儿被裹得严严实实。在出院回家的路上, 车里封闭得很严实,还开着暖气。女儿穿着丝绵袄,外面裹着包被,被角还搭在孩子的脸上。爱晕车的婆婆抱女儿一直在打瞌睡,想提醒一下,又担心她听不见,还怕打扰了她。而此刻,我内心一直煎熬着,时时刻刻都在担心着女儿会不会呼吸不畅,会不会捂到不能出气,会不会出现最坏的结果——捂死。
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演着电影”,直到忍无可忍的时候才小声提醒婆婆“别裹得太严”。提醒后婆婆清醒了一点,掀起搭在女儿脸上的被角看了看,轻轻飘来一句:“没事,我看着呢。”说完又把被角搭上了(瀑布汗啊,真服了)。不过说完后自己心里稍稍缓解一点,祈求上天保佑快点到家。
出院后的第三天,女儿左眼开始有眼屎,越糊越多,糊到眼睛都有点睁不开了(捂脸哭)。我每天用纱布蘸温水轻轻湿润眼屎,不“洗”觉得不好看,洗多了眼皮红红的,只好作罢。随着时间推移眼屎慢慢堆积在一起,变成硬痂最后掉了,现在知道那是上火了(穿多热的)。
女儿二十多天的时候有点咳嗽。我在宝宝树发帖求助。很多热心妈妈给了建议,有几位妈妈说她们的孩子也有过类似经历,吃点药就好了不用担心;还有的妈妈建议我去医院看看,说有可能是肺炎。原本我自己感觉没太大问题,没想到这么一问,更焦虑了。可是眼看着孩子精神好好的,又觉得不可能是肺炎。过了几天依旧咳咳几声,有点着急,便去药店认识的朋友那里询问,朋友给推荐了止咳糖浆,一次10ml,喝了几天,慢慢觉得好多了。
难熬的月子终于过完了,也算是有惊无险,虽然会有状况但都平稳度过。
大概三四十天的时候,有点红屁股,表姐推荐用阿莫西林胶囊里的药粉洒在红屁股的位置上,说这样会很快好。我表示疑惑和质疑,觉得能不用药还是不用药的好,即使好得再快也需要时间,我宁愿慢一点。最后选择用温水洗,纱布蘸干,晒屁股。快出月子的穿盖图:
现在想想,真的是穿盖太多了。关心我的亲戚朋友和家人都会提醒“盖好,别冷到宝宝了”、“别冻着了”等等。毕竟第一次当妈妈,有太多太多不懂的地方。
女儿的第一次发烧
发烧第一天
2012年10月初,女儿快八个月了,上午焉焉的,一看就和平时状态不一样,食欲不振,没精神。
我当时想“一定要注意观察看”(言外之意“别搞成脑膜炎了”)。先物理降温,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能吃药好的不打针,能打针好的不输液......
第一次遭遇孩子发烧,这么想的有木有?
实际上,自己心里真的一点谱都没有。
虽然对药很反感,自己也很少吃药,但此时此刻,发烧的是自己的女儿,我怎能不担心,那么的无奈、那么的矛盾......
脑袋里飘荡着表弟小时候打吊针的情景,仿佛又嗅到了家里弥漫的药水一样的气味,这种气味还充斥在尿液里……
女儿也会像他一样吗?
希望我女儿不要像他那样。
回到现实,一切重心都放在女儿身上,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及时量体温,勤喝水,云云......
刚开始低烧,快38度,心想没关系。
这个时候,盖得少了害怕受凉,害怕受凉后导致发烧加重,盖得多了似乎又不妥,矛盾,纠结......自己也没有少盖或者多盖哪一个更好的理由。那,还是多盖一点吧。
等啊等,希望赶快降温,想量体温,又不敢。想看看是升了还是降了,又害怕温度太高自己承受不了。女儿还很抗拒,体温测不了,再把女儿弄醒了,岂不是自寻烦恼了?没逮到黄鼠狼还惹得一身骚了......
这时候每一分每一秒都觉得过了很久。
又量,还在烧,怎么还不降呢?
不行来点酒精吧,物理降温嘛,或者姜末擦手心脚心。我小时候老爸老妈不就是这么处理的吗?!(当然那时也是吃退烧药或打退烧针。)
其实,当时的我对于物理降温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只知道有这么一个词,只知道发烧尽量采取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比吃药好,但又害怕酒精度数高会对女儿不太好,于是选择白酒兑水擦身。这一擦不得了,戳了马蜂窝了,女儿非常抗拒,我的心也碎了一地......不让“物理降温”,发烧不退,又在哭闹,还要哄抱……
发烧第一天下午,测得体温38.2度,我已像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不安......
无奈中,极不情愿地问我妈,哪里看病看得好。着急忙慌、反复斟酌后抱着包裹严实的女儿去了一家诊所。
人很多,准确地说是小孩很多。心里不自觉地有些讨厌这个地方,只想赶紧离开。
终于轮到我们了,有点紧张,向医生描述了女儿的情况。害怕被吊水,害怕这医生看不好女儿的病,害怕会反复折腾......
医生问诊中得知女儿四个月就开始添加了蛋黄,她说:“你们这些人呐,谁让你们给她吃蛋黄的?”
一脸惊愕+意外+满脑疑问,难道我做错了?“......不是......不是书上写的......四个月要开始加蛋黄吗?”我小心翼翼地小声反驳道。
“谁让你看书的,你能得很是不是!........”
一时间我没了主意,一方面女儿还在发烧没时间闲扯,另一方面鸡蛋不好消化我是知道的,但为了增加营养,为了让我女儿长得更好,我选择了科学育儿,四个月开始加蛋黄,即使女儿有时候不喜欢,我也会想尽办法,变着花样让她尽量多吃进去一些。虽然之前也有一点点质疑,但很快又被“别人家不也是这么喂孩子的吗?”的念头打消掉。
被医生批的感觉真不爽,很没面子!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面对发烧的女儿,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强撑着脸面。医生随后开了药,嘱咐一天后不退再来找她。
回家后乖乖地喂药,退烧,起烧,继续喂药......
发烧第二天
上午还好一点,下午就又不行了,又烧开了,测到39度多,真是心烦死了。
女儿不好好吃药,有什么好办法呢?头疼!
强制喂了药,烧是退了,但精神似乎更差了,疑惑......
之前只是发烧,现在又开始吐,还拉肚子,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抓狂......
都怪我,可能是自己哪里没做好才导致女儿发烧,怎么这么不称职呢?自责......
我这么不会带孩子,是不是真的要交给老人带才更合适,虽然我很想亲力亲为,内疚+质疑......
女儿才七八个月,以后发烧、感冒、咳嗽的可怎么办呢?忧愁.......
这才只是个开始,如果以后生病了,我每次都要我妈帮忙吗?很无助......
不不不,怎么可能每次都让老妈帮忙......可是我一个人的话,连做饭的功夫都没有呀!
下午,我说:“妈,要不咱们去医院看看...我怕夜里再烧起来....真不行了就打一针吧....不能挂水,无论如何不挂水......”
于是老妈又带我去看医生。妹妹小时候就是找她看的,有亲切感。她的办公室很干净,虽然有人找她看病,但并不嘈杂。我心里也稍许平静了一点。
轮到我了,先详细叙述了女儿的病情,也把自己关于蛋黄的疑问向她做了说明。医生也没说什么,只是让我去验血。验血回来,嗯,贫血,轻度贫血。
“我给你开的铁剂,等病好了,每天喝几毫升。”
“恩恩,好!那....不用输液吧?”
“照着我开的去抓药,然后把药拿过来我给你说怎么吃。”
“好好好,我们这不用输液吧?!......真不行,就打一针吧,不想让她挂水。”
老妈去抓药回来,居然有注射液。不是吧?不行,坚决不输液。我在心里坚定地想着,并和老妈达成了一致。
原来,是氯化钠注射液。按照医生的吩咐,打了一针退烧针。氯化钠注射液少量多次喂女儿喝,预防脱水。
打完针后终于退烧了,我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女儿还会呕吐,拉肚子,有些烦躁,但这时候的压力已经没有发烧的时候那么大了,感觉轻松多了。
退烧后的疑惑
此次发烧持续两天,用药后退烧,药效过后又烧,呕吐、腹泻,无奈最后打了一针退烧针,持续呕吐四五天后慢慢恢复。
与此同时,我心里的一个“结”也在慢慢变大:似乎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发烧,还会感冒和咳嗽。我们现在可以吃药治疗发烧,那以前的人们发烧是怎么处理的呢?
往前推百十来年,药物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人们发烧是怎么处理的呢?难道就死了或者傻了?
不!这个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
再往前推,西药来到我们中国之前。古时候,人们发烧是怎么处理的呢?
嗯,那时候有华佗,有李时珍,有草药。那也就是说,不吃西药(退烧药)也没问题喽?!
嗯,肯定可以的。我得想办法找找有没有不吃药就退烧的法子。
再往前推,当草药还没有被发现的时候,人类还是会发烧的呀。显然发烧不吃药会被“烧傻”、“烧坏脑子”已经不成立了。那,那个时候人类是如何解决的呢?猫啊,狗啊,兔子啊,甚至就连老鼠也会发烧的啊,这些动物也没有退烧药可以吃的。
嗯,这个问题似乎太遥远,怕是没有人会给我答案。
带着这一丝丝的好奇,我在手机上百度。千篇一律,所有的建议都是看医生,吃药,不及时治疗会烧傻,会烧坏眼睛,会把腿烧瘸,会......
显然,这个答案已经满足不我的好奇心。郁闷,这些传言,从小听到大,倒是从未亲眼见过。我该相信谁呢?!迷茫了,一头雾水......
继续百度“宝宝发烧不吃药的方法”。找到了一种方法“三豆饮”:用三种豆在一起煮水可以退烧。
嗯,这个答案是我想要的,但似乎只是一小部分。难道我孩子发烧的时候仅靠喝这个扛着吗?我能做到吗?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寻找答案。寻找一个可以让我只喝水就能应对宝宝发烧的理论。
就这样,只要一有时间就开启各种搜索模式。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没太大信心了。
这一段简直就是在写我!当时帖子内容有限,我很快就看完了,意犹未尽。同时也有很多疑问。虽然不能为我解惑,但是一盘好菜,我决定继续跟帖下去。
初识恒星,很矛盾的一种心情。因为楼主说“两个月左右还会再次发烧的”。
这两段回复我看了很多遍,有激动,有失望,有生气,有懊恼,有不服气,有期盼,有反思,感觉还有点责备的意思,真有那么“神”吗?但想到是自己的孩子,与他人又有何干?又释怀了,最后还鼓励了一下,让我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点。
第一次发热自愈
2012年12月初(准确日期记不清楚只记得确实如楼主所说的距离上次发烧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再次发烧。
此时的我已经慢慢地接受了每个人都会感冒、发烧、咳嗽、腹泻的事实,这些症状就如高兴、难过、悲伤和激动那样,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都应该有,每个人都逃避不了,没有人可以替代。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发烧是我所期盼的,做足了准备。但真的到来那一刻,我还是很忐忑,既希望女儿能够自愈一次,又担心自己不会护理。
女儿发烧,嗜睡,没有食欲。我想起老爸经常爱说的一句话:“要想公道,打个颠倒。”换位思考一下,自己发烧的时候是如何呢?懒得动、不想吃饭、只想睡觉、懒得说话。这些让我恐慌的、让我担心的症状在自己发烧生病的时候也来过呀!
当时在娘家老妈也很担心,时不时问我需要什么,她好去准备,也会试探性地问我,真不吃药吗?这样靠不靠谱?我让老妈早点睡,说我会一直守着女儿的。
老妈睡觉了,而我却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眼睛瞪得大大的。女儿睡得不算安稳。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一有空就看起天涯帖子,越看越兴奋。
其实,天涯帖子当时有限的内容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每当觉得自己信心不足的时候就会从头看起。看楼主写的理论,看妈妈们问的问题,看楼主的回复。
有记录写姥姥给发烧的宝宝喝橙汁,我女儿没喝过,因为有母乳而且正在发烧的女儿排斥母乳以外的任何东西(比如水),这个建议我就PS了。也有擦身的建议,女儿根本不愿意我拿毛巾碰她,如果是睡着的话,她也会非常敏感地哭起来表达不满。我能做的仅仅是在她睡得比较深的时候,轻轻在额头偷偷地放上一块小毛巾。
就这样在看帖之余,时而在女儿额头上用温毛巾敷一下,时而量量体温,测得最高体温是39.2度。直到凌晨1点左右,我实在太困了,进入呼呼模式。
迷糊醒来用手感觉女儿的额头,已经没有那么烫了,我也放心地继续进入呼呼模式。
早上醒来,女儿额头凉凉的,这感觉真好!
这一次没有让人心碎的哭闹,没有过度的焦躁不安。与上次不同的是我对女儿多了份耐心、理解、安抚以及信任。
此次发烧从上午开始,持续不到24个小时,于第二天凌晨退烧,无其它症状。
第一次感冒咳嗽自愈
心情:忐忑、纠结、烟消云散、激动-感恩
为什么忐忑呢?
第一次感冒咳嗽自愈,以前没有经历过;我感觉是在挑战孩子,更是在挑战我自己。
恰逢过年前后,因为平时不在老家,没有和老人、亲戚生活在一起,所以过年的时候都倍感亲切、热闹,关心也不禁多了起来。这更是在挑战家人、挑战“传统”,简直就是在“挑战不可能”。
为什么会纠结?
反方:咳嗽会咳出肺炎、支气管炎,拖久了会百日咳云云。
邻居之忠告:
你看娃多难受,赶紧抓点药吃吃。
哪哪的医生看得好,俺们在别的地方吃的药都不行,每次都得去他那才治好;
咳嗽真恶(咳嗽这么厉害)你也不去看看,你可真行;
俺们那次咳嗽住院,后来拿去报销,也没花多少钱。
亲戚的肺腑之言:
谁谁家咳嗽刚开始没注意,后来到县医院一检查是肺炎(“抓点药”、“在别的地方吃的药都不行”都称之为“没注意”?)
谁谁家儿子咳嗽就得去输水,不输都不行,咳嗽咳得心慌;你赶紧去看看吧,不然到最后谁受罪?咱们乡下这医院你要是不放心,直接去城里医院。
家人之语重心长:
婆婆的话:你瞅你也不去给她看看,你不想给她吃药的话要不给娃熬点**水,或者**水?我叫你爹上街去买点**、**。
公公的话:你不去看看能会中(你不去看看不行吧)?!不理越来越严重你后悔都来不及。
老公的话:
咳嗽前期:你也不给她瞅瞅。
咳嗽中期:你快去给她看看吧,你瞅你那犟劲儿......
高峰期:*****(骂人的话)就你能,人家都能吃药,就你不能吃?!吃个药能死人?!
好了之后:。。。。
正方:咳嗽是好事,发热我都过来了,咳嗽也应该没问题。
我:
咳嗽前期:没事,只当排毒了(微笑)。
咳嗽中期:没事,过几天就好了(微笑)。
高峰期:微笑(郁闷,默默走开),我还是别乱跑了,人堆不适合我,吐沫星子能把我淹死......
好了以后
我洋洋得意,心中窃喜,带着孩子这里跑跑,那里窜窜,就想昭告全天下:我们咳嗽没吃药好啦!!!
讲讲从开始到最后的心理变化吧,心里很轻松,丝毫不在乎,咦?
怎么越来越严重,不是应该越来越轻吗?
恩,再等等看吧。
这两天确实越咳越多了。
穿多了还是穿少了?
到底怎么办?
真的要吃药吗?
治不好怎么办?
真的不吃药吗?
不吃药还不好怎么办?
不行,我的脑子全乱了......我得再看看帖子,“肺炎”那一部分貌似没认真看。
重新拿起手机一字一句。
慢慢地,我对咳嗽不那么敏感,不那么在意。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何时女儿的咳嗽声已经听不到了。也许,正是因为自己不再纠结咳嗽声,继而不再关注她咳嗽这件事,再加上高峰期已过,感觉咳嗽自愈得还是挺快的,不再像之前那样,板着指头数日子,1天、2天、3天......心里默念:怎么还没好?怎么还没好?
这次咳嗽自愈用的时间还是有点久,现在觉得与当时穿盖还是有很大的关系。女儿小时候我会给她穿上棉袄棉裤,再冷就套上厚外套,带上帽子,小脸经常红扑扑的。当时也想过是热到了,但看着周围孩子比我们穿得更多,我给孩子脱衣服的念头也渐渐打消了。
现在看来,的确是穿得过多,内热没有地方散,从头到脚只有脸裸露在外面,那也只好从这里散热了。夜里睡觉,穿着护肚子的棉肚兜,没穿过睡袋,但也为踢被子烦恼过一段时间,而这些是孩子热的表现。另一方面,觉得脱衣服有可能会感冒,虽然感冒可以自愈,但孩子完全没必要受这个罪。这也是现在和以前认知有区别的地方。
谈谈妈妈的焦虑
适当的焦虑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地照顾孩子。
过度焦虑呢?孩子会感受到,家人也会感受到,以至于家庭氛围也变了,自己也度日如年。不知不觉中,“问题”(咳嗽)也会被放大,所面临的家庭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这时候是否能妥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咳嗽自愈这件事情上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咳嗽高峰期的到来,孩子的咳嗽、家人的质疑、周围的声音越来越多,自己知识的储备、心理素质的好坏在这一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此时此刻,不妨冷静下来,理理头绪,重新学习。孩子咳嗽不仅是给孩子适应的机会,也是给我们家长学习的机会。
二宝
2015年4月21日,破水5个小时后二宝出生了,男孩,顺产,和女儿一样的体重7.2斤。这一胎已经没有一胎时那么激动欣喜,也没有一胎时那样焦虑和不安。感觉孩子能够平安健康就是最大幸福。
产后在自己家住了几天后回了老家坐月子(方便婆婆照顾)。这一次,我执意自己抱着孩子,一方面不想再像上次那样心惊肉跳,另一方面,我可以不用多费口舌劝婆婆少盖点。一直快到家的时候才让婆婆抱了一会儿。
这次月子从饮食和穿盖上来说,还算舒心,婆婆深知我的脾气——犟,所以基本都从了我,正好,不用再磨破嘴皮了。饮食方面,尽量少吃鸡蛋,少吃肉。
婆婆至今每逢说起坐月子的话题,还会自嘲地跟别人说我坐月子不吃鸡蛋不吃肉,没照顾好我。我只不过是吃得少好吗?吃的少不等于不吃,OK?真是哭笑不得。
穿盖方面,穿着秋衣秋裤,下床穿带跟的鞋子,盖着薄薄的被子,保持不凉也不会出汗的状态。一胎时候可能真的是穿盖太多,出了月子晒被子的时候才发现,床垫潮潮的,床板上经常睡觉的位置也快出毛了(捂脸哭),一并连床也抬出去晒了一天。
差不多就是这个时期,群里开始建议“凉带”。第一次接触这个词,又是这么小的宝宝,我还真的有点狠不下心。虽然一再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凉带凉带,但还是担心自己凉过了头。一会儿想给穿薄一点的,一会儿又觉得另一个衣服也不算厚。一会儿觉得这样盖有点热,一会儿又觉得会不会有点凉......
翻了翻当时的说说,有这么一段,5月3日偷偷写的:“我踢、我踢、我踢踢踢......尿布踢掉,尿片踢掉,毯子踢掉,毯子踢掉踢掉......”哈哈,现在看来,穿盖还是有点多。
这个月子有了女儿的陪伴变得稍微好过一点。我的心脏也被锻炼了几次,比如“丢女儿事件”,二胎妈妈,你懂的。
儿子一天一天地长大,每逢星期天去我三嫂家都会说:“一星期没见,有又大了许多。月子里的小孩,真的跟豆芽似的,一天一个样儿。”呵呵,讲真,天天看着孩子的我没感觉他大了许多,只是衣服慢慢地变得短小起来。
2015年5月28日
四十天左右去洗澡秤的不到12斤,抱习惯了,也没觉得他有多重。洗澡的阿姨说他胖的时候我还满不在乎,因为他胖也罢瘦也罢都是自己的孩子,觉得健康就好,没对他抱有“胖”的希望。其次,洗澡的阿姨大多都爱夸孩子,这样大人听着也高兴嘛。
这时我也适应了给孩子凉带。二宝比较胖,脖子、腋下、大腿根每天都要看了又看,一不小心就容易淹到。
老妈起初也是很介意凉带这件事,看着我信心满满、二宝又好好的,也慢慢接受了,只是偶尔还会“发泄”一下。
没到百天就去拍的百天照
有了女儿“生病、看病、自愈”的多次经历,让我在以后处理两个孩子“生病”的问题上非常淡定。以前走过的弯路仿佛也变成了无形的财富,因为只有错过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家人有时候也会因为穿盖或是孩子不舒服唠叨几句,但大多时候都会体谅我,也会在行动上帮我。我也就随他们说了,毕竟老人心里不舒服,总要有个发泄的途径。
二宝“生病”篇
二宝的“生病”记录比起女儿的要简单得多,护理知识已熟记于心,该怎么处理也如鱼得水,与家人相处之道也基本掌握。一切都是平平淡淡,没有那么刻骨铭心。6个月之前,有过一次感冒,几天时间慢慢恢复。
第一次发烧
2015年12月17号(八个月)发烧,19号“抗战结束”,儿子已经好了很多。
第二次发烧
2016年1月8号(九个月)发烧,9号满血复活,全程在家护理,没有验血。
呕吐腹泻
2016年10月初的一天中午,我忙于包饺子,顺手给了二宝一些炒过的香菇粒,没想到傍晚就开始吐、拉。自认为吃的没问题,只是吃了少量的香菇粒。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看了看呕吐物,吐的是香菇粒。吐过之后就开始吃母乳,没两分钟就“哇哇”地奶全都吐了出来,可能是自己不舒服,也可能是被这从来没见过的阵势吓到了,焦躁不安,我抱着他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儿子要求吃母乳,吃了没两分钟后就又吐,吐完了继续要求吃。就这样吃了吐,吐了吃,反反复复四次,最后不吃了,自己睡觉了。
呕吐腹泻期间,睡觉时间比较长(倦怠,孩子需要保存体力),期间不吃任何辅食(厌食,限制食物控制铁的摄入;辅食的消化需要消耗能量)包括水,只吃母乳(补充水分,更多的是安慰的成分)。这时候,母乳的优势就出来了,既不担心饿到宝宝也不会过于担心脱水的问题,又能起到安抚的作用。后期已经不吐了,只腹泻。从呕吐到恢复,大概5天自愈。
第三次发烧
2017年2月10日(阴历正月十四),骑电车带儿子回外婆家。儿子在路上睡着了。可能是巧合,也许是冷到了。到内乡后精神不振,焉焉的。跟平时的熊孩子截然不同,老爸老妈都说孩子不舒服,我也意识到了但故作轻松。回家后喂母乳,喂好后不到两分钟哇哇全吐了,吐之后精神好多了。
晚上儿子开始发烧,没告诉老爸老妈。儿子的身体时而热热的,时而烫烫的,脱光,减被子,一夜还算安稳,未测体温,没有呕吐,偶尔表现出有些不舒服,安抚过后一切良好。
直至天亮,有所降温,未退烧。吃早饭时跟老妈说儿子有点烧,饮食要注意。
上午完全退烧,下午就生龙活虎,熊孩纸又回来了。
妈妈关心的几个话题
关于喂养
姐姐4个月时候开始慢慢添加蛋黄、米汤、磨牙饼干、水果等(其实快到四个月时候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加辅食了,越是临近四个月越激动)。买的米糊女儿不爱喝,我也怀疑直接冲的会不会不太好,就PS了。蛋黄基本每天都要给,全蛋是一岁后开始给,肉类稍晚一点。
女儿不吃鸡蛋,我也会想办法变花样让她多吃一点,因为当时觉得这样会有营养。姐姐1岁半时候断奶,断奶后喝过一段时间奶粉(睡前奶),后出现了一些小问题(现在看来是喂养的问题)在咨询杨爸爸后,循环渐进断了睡前奶。
“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我似乎完全是这种模式在养两个孩子。弟弟6个月前纯母乳, 6个月开始偶尔尝一点稀饭的味道,后逐渐添加辅食,辅食一切从简。真正添加辅食已经是8个月左右,会偶尔给吃苹果、梨当零食。现在自己吃饭,偶尔会喂着吃,还在母乳中。出生至今,鸡蛋吃得很少,不超过十个。肉类刻意喂得很少,可能不超过一斤。弟弟喜欢吃青菜,各种蔬菜和面条。
姐姐不喜欢吃青菜,喜欢吃零食(捂脸哭)和米饭。也许与我自己有关?我以前也是无肉不欢的主儿,自称是肉食动物。每天都会做一顿或两顿肉菜(一般是中午或早上吃,晚上不做肉,我觉得不好消化)。
我的改变一半来自群里的建议,一半来自我姐——一个并不支持我自愈却说吃肉不好的人。呵呵,这个世界真是奇妙。我们经常闲聊,她会跟我说,她感受到不吃肉的种种好处以及现在走到卖肉的地方总感觉有股不由自主地反感。而她以前也是个肉食动物——比我还能吃肉的肉食动物。刚开始我也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感觉让我少吃肉或不吃肉似乎是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也关注了一些素食方面的内容,也理解并接受了她的想法,并且在怀二宝前,自己也循环渐进地减少了肉类的摄入。少吃肉并没有对我的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也没有影响我喂母乳,一切感觉良好。
关于穿
儿子目前穿得比较少,少到有时候我自己都不能接受的程度,而他却玩得不亦乐乎(惊呆了)。几乎每天晚上脱光后、早上起床前(穿衣服前)都会在床上玩一会儿(有时候穿着秋衣,有时候光着),我不知道这个状态是小孩的“通病”还是我儿子专属的,女儿小时候也喜欢酱紫——我没有满足或是很少满足。
刚开始的时候,偶尔会打喷嚏或是流鼻涕。现在基本已经适应了,极少出现打喷嚏或是流鼻涕,流鼻涕或者打喷嚏是适应凉带要经历的过程。
刚开始我有点担心,但又想让孩子们不受束缚地稍微玩一会儿。慢慢地一发不可收拾,我的心也是越来越大,见儿子基本没事也就慢慢放开让他去玩。天气最冷的时候(有时候穿薄保暖衣)我一般会引导他,告诉他,“冷”或者“很冷”的时候尽量让他不要玩或是不要玩太久。因为我是真的真的很心疼,我觉得好冷。不管我儿子的身体能不能受得了,我觉得自己的心是快受不了了,发抖ing......
相比之下,女儿没这么“强壮”,她是脱掉外套,保持一件不厚不薄的上衣光着腿在床上稍玩一会儿就直接钻进被窝里了。
我想说的是,儿子耐冻也罢,女儿没那么耐冻也罢。至少我现在不用纠结和担心他们会感冒咳嗽的问题,也不用为此而和孩子大吼大叫伤感情。(在女儿小的时候,这个问题我是相当担心的。)
2017年3月5日8点(起床前),室温10-11度
关于盖
儿子盖的比较少,自从凉带以来,我和儿子保持一致,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也想体验一下“到底有多冷”,“到底能不能冻坏孩子”。事实给了我答案,两个孩子“生病”的频率并没有比那些穿的多的孩子多。
姐姐盖得没有弟弟这么少,也不像同班同学穿得那么多。她现在5岁了,可以分得清楚冷热。我基本处于尊重她的状态,当我觉得热或冷的时候会提醒她:“你觉得热(冷)不热(冷)?”、“要不要脱(加)衣服?”尤其是在孩子运动或和小朋友们一起疯玩前。
有时候也会遇到问题,比如家里长辈觉得孩子穿得少,命令孩子穿衣服,有的人还会对她威逼利诱,导致孩子即使觉得热也不脱衣服。这时我会温柔地问她:“你觉得热吗?”、“你看,后背都出汗了。这样舒服吗?”慢慢地,女儿也知道什么时候该脱衣服,什么时候该穿衣服。美中不足的是在学校,老师不会让孩子脱衣服,即使孩子放学回家告诉我她今天出了很多汗,粘粘的不舒服。
到这里两个孩子的情况基本写完了。女儿“生病”的过程是纠结、无奈的,焦虑、担心的情绪至今难以忘怀。儿子“生病”的过程仿佛是水到渠成,相比之下,内心更多了几分从容与淡定。
我相信,每位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我愿意为我的孩子付出一切。
我相信,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都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我相信,我们的用心和陪伴,孩子会感受得到,家人也会感受得到。
我相信,通过学习,我们会有独立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祝福大家!
吕浩远
回复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 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 It'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
罗磊欣
回复性价比很高,用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问题,点赞! 这个产品真的太棒了,用起来非常顺手,强烈推荐给大家!
吕婷蕾
回复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